大家好,最近大家比較關注##專家回應新冠吃藥次序圖方麵的信息,小編今天收集了一些這方麵的內容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喜歡這篇文章哦。
摘要:在前不久舉行的北京市新式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373場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疾病防備控製中心副主任劉曉峰介紹,到6月22日15時,北京市經開區新增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3例。其間,一位8歲新冠肺炎病毒
大致內容:
在前不久舉行的北京市新式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373場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疾病防備控製中心副主任劉曉峰介紹,到6月22日15時,北京市經開區新增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3例。其間,一位8歲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6月12日至19日接連8天核酸檢測均為陰性,6月20日下午發燒,體溫達37.5攝氏度,未去醫院、自行服藥,6月21日早晨體溫恢複正常。現在,該患者已被轉至小湯山醫院承受救治。張伯禮標明,這位8歲新冠肺炎患者僅僅退燒了,但不意味著其核酸檢測成果已轉為陰性,那麽他就仍然具有傳染性,需要承受會集阻隔醫治。專家回應新冠吃藥次序圖究竟是怎樣一回事,跟從小編一起看看吧。
每個人都合適吃連花清瘟嗎?膠囊和顆粒又有何不同?中醫藥防疫“快問快答”
近期,不少居民已收到社區派送的“中藥”大禮包,其間“連花清瘟”遭到不少關注。
連花清瘟到底是“連花”仍是“蓮花”?連花清瘟膠囊和連花清瘟顆粒又有何差異?每個人都合適吃連花清瘟嗎?
就市民關懷的問題,記者采訪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同濟大學隸屬同濟醫院相關專家,“快問快答”告知你。
問1:連花清瘟是什麽?
答:連花清瘟,此連花非彼蓮花。這是取名自藥物中的首要成分:連翹和金銀花。
連花清瘟可清瘟解毒,宣肺泄熱,對流行性傷風歸於熱毒襲肺者有用。症狀包含頭痛,咽幹、咽痛,舌體偏紅,舌苔黃或黃膩等。在新冠病毒肺炎的慣例醫治中,可用於輕型、普通型的發熱、咳嗽、乏力。
問2:連花清瘟膠囊和連花清瘟顆粒有何差異?
答:連花清瘟的膠囊與顆粒是相同的藥物所製成的不同劑型,能讓不同年紀和不同生理狀況的患者運用起來愈加便利,易於承受。
顆粒劑需要用溫水化開衝服,合適兒童和吞咽困難的人服用;膠囊劑是將藥粉用膠囊包裹起來,便利帶著服用。膠囊殼需要抵達腸道後溶解,將藥物釋放出來,合適胃部不適、懼怕遭到影響的人群服用。
作用上,連花清瘟顆粒的起效時間比膠囊要快,吸收好一些;連花清瘟膠囊因外殼膠囊諱飾的原因氣味沒有顆粒大,更好服用。一句話“都管用”!
問3:每個人都合適吃連花清瘟嗎?
答:答案是否定的,要清晰的一點是,連花清瘟不是防備藥物!
連花清瘟首要針對熱毒襲肺引起發熱或高熱、惡寒、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頭痛、咽幹咽痛等症狀的人群。
連花清瘟首要是用於臨床醫治,如果有上述臨床症狀的人群在前期服用作用比較好,階段一般7-10天。
問4:有人服用連花清瘟後拉肚子,這是為啥?
答:藥品中含有大黃、石膏、炒苦杏仁、板藍根、魚腥草等寒性成分。
連花清瘟選用大黃、石膏通腑泄肺,中醫以為肺與大腸有表裏聯係,因而可將肺中“疫毒”從大便排出。
有些感染者服藥後呈現大便溏薄,這是邪濁集合腸道,是一種“排毒”的體現。
因成分中含有許多寒涼藥物,有些寒性體質的人(平經常怕冷、四肢冰涼)服用後或許會有腹痛、腹脹、腹瀉加劇等體現。
主張脾胃虛弱者服藥時可一起服用“補中益氣丸”或同飲薑茶等以削減寒性藥物對脾胃功用的影響。兒童脾胃功用發育不全,更應該減量運用。
當然了,如果平常體質偏“熱性”,比方口氣比較重、容易便秘、怕熱,這種體質服用連花清瘟就比較對症了。
問5:雙黃連口服液也能抗病毒嗎?
答:雙黃連口服液中沒有黃連,而是金銀花、黃芩和連翹,因金銀花又叫雙花,故取三者一字為“雙黃連”。雙黃連口服液具有疏風解表,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外感風熱導致的傷風。
因雙黃連口服液中三味藥均為清熱藥物,藥性偏寒涼,故僅針對風熱之邪導致的傷風,症狀包含發熱,惡風,咽幹、咽痛,舌尖紅,舌苔薄白或薄黃,兼見鼻塞、流濁涕、口幹鼻幹、咽癢口渴等。
而風寒傷風,也便是畏寒、流清涕、痰白稀者並不適用。脾胃虛寒者更容易呈現大便爛、腹瀉等狀況。
作者丨李晨琰
來源: 文匯報
張伯禮院士詳解:為何新冠患者已退燒,還需進行會集醫治
來源:科技日報
【答“疫”解惑】
張伯禮 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新冠肺炎疫情醫療救治專家組中醫組組長
在前不久舉行的北京市新式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373場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疾病防備控製中心副主任劉曉峰介紹,到6月22日15時,北京市經開區新增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3例。其間,一位8歲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6月12日至19日接連8天核酸檢測均為陰性,6月20日下午發燒,體溫達37.5攝氏度,未去醫院、自行服藥,6月21日早晨體溫恢複正常。現在,該患者已被轉至小湯山醫院承受救治。
有些網友對於這一救治辦法標明不解:已然這名8歲患者已服藥退燒,那仍是否需要被送去定點醫院承受會集阻隔醫治呢?為什麽不能居家阻隔醫治呢?
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新冠肺炎疫情醫療救治專家組中醫組組長張伯禮在承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標明,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就算沒有發熱、幹咳、乏力、腹瀉等症狀了,但其病況或許不穩定,在核酸檢測成果沒有轉為陰性前,仍需要依照相關要求承受醫治。
退燒不意味著病況轉輕
張伯禮標明,這位8歲新冠肺炎患者僅僅退燒了,但不意味著其核酸檢測成果已轉為陰性,那麽他就仍然具有傳染性,需要承受會集阻隔醫治。“此刻如果采納居家阻隔醫治辦法,仍是有必定傳達風險的。”他說。
張伯禮解說,一方麵,我國大中城市社區居民人口密度相對較大,患者排泄物、日常用品等都或許有傳染性,這容易導致疫情在社區傳達分散;另一方麵,患者退燒不必定意味著其病況轉輕,更不意味著恢複。
“除親近關注核酸檢測成果外,咱們還需警覺新冠肺炎患者病況或許呈現重複乃至惡化。”張伯禮著重,如果這位感染者不能及時承受專業醫治,其開展成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風險就會升高。尤其是年幼、高齡、有根底病的新冠肺炎患者,更需要繼續進行調查和醫治。
核酸兩次為陰才可出院
於2022年3月發布的《新式冠狀病毒肺炎醫治計劃(試行第九版)》(以下簡稱新版《醫治計劃》)進一步完善了新冠肺炎病例分類及收治辦法。輕型病例實施會集阻隔辦理,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病例和有重型高危要素的病例應在定點醫院會集醫治,其間重型、危重型病例應當盡早收入重症加強護理病房(ICU)醫治。
“香港、上海的經曆標明,高齡、有根底病等有高危要素且有重症傾向的患者也宜被收入條件較好的醫院進行醫治。”張伯禮著重。
“即便是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者,也需承受會集阻隔醫學調查,這樣可以防止呈現穿插傳達形成疫情分散的問題。一起,前期無症狀感染者不必定一向無症狀,有些人幾天後就呈現了顯著的症狀。”張伯禮標明,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者可以承受中醫藥的醫治,臨床經曆也標明,中藥一方麵可以進步機體免疫力,另一方麵也可防止這些無症狀患者演變成有症狀患者。
依照現行標準,核酸檢測成果兩次為陰性的新冠肺炎患者就可以出院。新版《醫治計劃》也對出院後的監測辦法進行了優化,將“出院後繼續進行14天阻隔辦理和健康狀況監測”修改為“免除阻隔辦理或出院後繼續進行7天居家健康監測”。此外,我國多地也對居家阻隔及監測做出了新的標準和要求,這樣既能讓患者更好地進行恢複,也可以及時發現或許呈現的複陽者。
“最終需要提示的是,核酸檢測成果為陰性但呈現了發熱、咳嗽等症狀,也應及時前往正規醫院就診,由專業醫師進行檢查和處理。”張伯禮著重。